第一部 根—理論基礎 第五章 感知的相對性
將空性定義為「無限的可能性」,只是陳述了這個極為複雜名相的基本意義而已。早期的英文譯者可能都忽略了空性較微妙的一層意義:空性是由這無限可能性所生起的一切,無論是念頭、字句、星球或桌子,都不是真實存在的「事物」,而是許多因緣條件聚合的結果。
由純粹神經科學的觀點而言,任何感知動作都需要三個要素:一是外來的刺激物,例如:可見的形體、聲音、氣味、味道,以及我們碰觸或碰觸到我們的東西;二是感官;第三個則是一組腦神經迴路,用來組織並理解感官所接收到的訊息。
因此,我們的確可以說,是腦皮質層塑造了我們的世界。換句話說,我們並不是在看「香蕉」的絕對實相,而是「在看」一個由心理所建構出來的影像。
書中提及了以香蕉當作例子的解釋過程,但並不是論述得很清楚,在這邊以紅色的蘋果當作例子來說明:
當我們看到桌上紅色的蘋果,一般會認為是先有一個紅色的蘋果,接收到光線,反射進我們的眼睛,於是我們知道了有一顆紅色的蘋果。
但事實上,紅色並不是存在宇宙中的絕對實體,不是先有紅色我們才看到紅色,而是先有某種波長的光波,我們的大腦就像相機後製相片一樣,把它後製為紅色。我們看到的,應該是一個能反射某一段波長的物質表面,該特定波長的光投影在我們的視網膜以後,經由視神經的分析處理,變成了人類眼中的紅色表面。其實,你看到的紅色蘋果不一定是紅色的。
那紅蘋果應該是什麼顏色的?
對狗來說,紅蘋果是灰色的;對人類來說,紅蘋果是紅色的;對部分色盲的人或腦、視神經受到傷害的人來說,紅色和綠色是難以分辨的。所以我們可以說,只要能透過技術修改視神經的分析成相結果,我們可以把波長620–750 nm的紅光,成相為綠色;把波長495–570 nm的綠光,成相為藍色。但重點並不在於對視神經動手腳,重點在於,我們看到的,有多少是客觀的事實?
實際上,男人和女人看到的顏色鮮豔度也是有差異的,對科學家來說,唯一能確認的客觀事實,只有數位數字,也就是光波的波長,是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實。
因此,我們的確可以說,是腦皮質層塑造了我們的世界。換句話說,我們並不是在看「蘋果」的絕對實相,而是「在看」一個由心理所建構出來的影像。
人眼睛可以看到的波段 (380-750 nm)
1.紫光(violet),波長 380–450 nm,頻率668–789 THz。
2.藍光(blue),波長450–495 nm,頻率606–668 THz。
3.綠光(green),波長495–570 nm,頻率526–606 THz。
4.黃光(yellow),波長570–590 nm,頻率508–526 THz。
5.橘光(orange),波長590–620 nm,頻率484–508 THz。
6.紅光(red),波長620–750 nm,頻率400–484 THz。
你覺得這篇文章實用嗎?請在網頁上方幫我打星評分,或是在下方留下建議。
我會持續改進。謝謝你。
Comments